【视频小档案】 ●片名:《我这一辈子》 ●出品单位:冀北张家口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 ●形式:微电影 ●关键词:电力扶贫、消费扶贫 11月9日,在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开云app官方版入口职工食堂里,众人的话题围绕着食堂新上的一道菜——烤土豆:“这土豆就是从张北县运过来的吧”“不是还拍了个微电影《我这一辈子》”“我也看过,很有创意”…… 职工们讨论的《我这一辈子》是张家口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出品的扶贫微电影。影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土豆的视角展现它的进京之路,讲述了张北县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通过消费扶贫帮助大水泉村村民持续创收、助村子脱贫的故事。 镜头记录山村脱贫路 9月中旬,张家口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融媒体分中心短视频运营专责顾嘉来到张北县单晶河乡大水泉村,采访张北县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派驻大水泉村的第一书记许雪军。在许雪军的带领下,他们来到村委会。 一下车,许雪军就被村民团团围住。“小许,今年能收俺们家多少土豆?”“还是去年的价格么?”……村民们争先恐后地询问土豆收购事宜。“大爷、大婶放心,家家有份。名单就在村委会,大伙可以去看看,提前收好装袋!”许雪军说。 原来,大水泉村土豆、莜麦等农特产品产量大、品质好,但村子偏僻,销路有限。许雪军驻村后多方奔走,依托国网冀北电力后勤部、职工超市等平台,让当地的土豆、莜面、胡麻油等产品踏上了进京路,让村民有了持续增收的途径。 “他带着俺们修公路、挖水井、改造电网,还建了一个澡堂,干了不少造福乡里的好事儿。俺们都认他!”村民吴俊元说。许雪军不仅住进了村里,更住进了乡亲们的心里。去年年底,在他的帮扶下,大水泉村脱了贫。 后来,顾嘉得知今年土豆进京的日子定在10月13日,便决定用镜头记录下土豆进京的全过程,让更多人看到张北县的特产和这个小山村的故事。 决定用土豆讲故事 主题确定,下一步便是影片文案创作。 半个月的时间,顾嘉创作了三版文案,每一版都推倒重来。土豆进京的日子渐近,他依然毫无头绪。一天,顾嘉联系上许雪军,开车跑到大水泉村寻找灵感。 “以扶贫为主题的影片同质化严重,我希望土豆进京的片子既能讲出扶贫的大主题,又让观众喜闻乐见。”顾嘉说,“我心里有个标准,片子要有面向社会大众传播的底气,既要求真务实,又不能墨守成规。” 许雪军在村子里忙碌了一整天,从监督公益超市建设到调试爱心浴室设备,从村委会电脑前到乡亲们的屋檐下……从他身上,顾嘉看到的不是疲惫,而是充实。“许哥,你驻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不禁问。“我刚来的时候把扶贫当成一项工作,后来跟乡亲们感情深了,就把扶贫当成了家务事。这辈子能有这样的经历太宝贵了。”许雪军回答。 带着这个答案,顾嘉重新投入文案制作。扶贫工作可以宏观,也可以微观。最终定稿的文案摒弃了“大而全”的结构,从小切口反映大情怀,以土豆的口吻自述进京的“心路历程”。 在短片中,进京的土豆就是许雪军,许雪军就是进京的土豆。他们都希望“家乡”未来发展得像首都一样,村民都过上富足的生活,并为了这个目标不停奋斗。 村民热情演绎增强真实感 10月12日清晨,拍摄团队赴大水泉村拍摄。 在海拔超过1500米的坝上地区,冬天总是提前到来。当天早晨,气温逼近零下10摄氏度。虽然在许雪军的提醒下,一行四人都加厚了衣服,可下车时仍然禁不住打起寒颤。 在前期拍摄会商时,制作团队达成共识:为了确保原汁原味地呈现土豆进京的故事,这次拍摄采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所有角色均由真实人物本色出演。“我特别担心拍摄进行不下去。这么冷的天,组织群演难度很大。”摄影负责人武耀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 第一幕是村民在地里挖土豆的场景。许雪军与拍摄团队简单沟通后,就去招呼村民。不到十分钟,十多名村民陆续赶来,还有一人骑着三轮车,拉着即将出售的成袋的土豆。 这些业余演员没有面对过镜头,拍了几次都没过。在摄影师一遍遍示范后,群演们渐渐找到了感觉。一个个土豆从土里挖出,再被扔进箩筐,故事在丰收的喜悦中拉开序幕。 第一幕拍摄完毕,村民在寒风中坚持了近两个小时,尽心尽力,毫无怨言。村民王福说:“小许把我们地里的土豆都变成了真金白银,还办了这么多好事,我们都感激他。他有需要我们一定帮忙!” 在村民热情的感染下,拍摄人员抖擞精神,布景、布光、拍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两天后,随着载满土豆的卡车缓缓驶向北京,影片最后一帧画面拍摄完成。 《我这一辈子》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当天发布,让更多人看到了大山深处小村庄的脱贫故事。 (嘉书王恩来) 《国家电网报》 2020年11月13日 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