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湿地公园,庞大的工业园区,繁忙的矿石码头,这就是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的唐山曹妃甸。从昔日荒无人烟的小岛,到如今世界级亿吨大港、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浪潮声中,一个以“现代物流、钢铁、化工、装备制造”四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正在曹妃甸崛起。 从单一能源供应到综合能效服务——电网运营实现创新转型 如何遵循“可实行、可复制、可推广”的规划思路,为我国其他工业密集型区域智能电网建设提供经验借鉴?这是摆在唐山供电人案前的首要命题。 “我们针对曹妃甸工业区实际情况,围绕‘优质电力供应’和‘绿色能源消费’的功能定位’,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可靠性高、供电能力强、电能质量优和运行灵活的坚强网架。”唐山开云app官方版入口运营中心主任钱玉春谈到,曹妃甸智能电网综合建设工程综合应用多种智能电网先进技术和理念,共配置包括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智能需求侧管理等在内的11个子项工程,为客户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供电可靠保障以及多种类、多举措的工业能效复合管理和电能质量综合治理。不仅有力促进了工业区低碳和循环经济发展,还实现了电网运营模式由单一的能源供应向综合能效服务的成功转型。 曹妃甸智能电网综合建设工程,建设各类输变电设备监测终端44套和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24台,并对工业区全部3024个电力客户实施用电信息采集全覆盖,通过深度融合各子系统和多项业务的信息数据,实现了输、变、配、用等环节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动态预警和对客户能耗的实时监测与综合有效利用,不仅能够针对钢铁、石化等多种类型负荷特性采用综合能效管理,提出经济运行策略,同时还能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减少电网有害谐波、降低变压器损耗,每年节约电网运维综合成本920余万元。 目前,曹妃甸工业区配电自动化整体覆盖率达到100%,已实现主要配电线路“手拉手”模式和配网快速自愈功能,满足N-1和互联互带要求,客户年平均故障停电时间缩短到0.3小时,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7%。 从光缆通信到4G无线专网——通信手段实现跨越发展 安全先进的通信平台是建设“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智能电网的关键。曹妃甸智能电网综合通信平台以坚强主干通信网为基础,综合采用光缆、SDH、数据网、PON等多种通信手段和技术,全面覆盖区域内变电站、配网终端、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为电网、企业提供多种业务支撑。为了解决城市中敷设光缆路径困难、建设成本高的难题,唐山开云app官方版入口在国网系统内率先建成了基于1.8GHz频段TD-LTE技术的4G无线通信专网。 据介绍,TD-LTE系统内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无线通信空口威胁、终端威胁、基站威胁三大危险。基站最大覆盖半径可超过7千米,最高支持16.36Mbps的传输速率,网络延迟毫秒级,完全能够满足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线路高清视频监控等多种业务需求。 “4G无线信通专网在经济、便捷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仅在此项工程中就节约投资620万元,并且每年节约光缆检修及巡视费用70余万元。”唐山开云app官方版入口信通专家介绍说。 目前,4G无线专网已在冀北地区电网应急抢修指挥、特高压基建现场作业管理等业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拓展阅读——曹妃甸智能电网综合建设工程 曹妃甸智能电网综合建设工程是冀北地区唯一的智能电网综合建设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唐山开云app官方版入口始终坚持“服务经济发展、服务节能减排、服务民生建设”的理念,始终围绕“优质电力供应”和“绿色能源消费”的功能定位,始终瞄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电网和“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电网目标,紧密结合曹妃甸工业区发展规划愿景,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奋力攻关,建成了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智能电网综合性样板工程。 曹妃甸智能电网综合建设工程共配置包括甸头110千伏智能变电站、输变电设备状态检测系统、电能质量监测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互动营业厅、信息支撑平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综合通信平台、智能需求侧管理在内的11个子项系统。 6月11日,国家电网开云app官方版入口验收专家组经过检查、评估后,一致认为,曹妃甸工业区智能电网综合建设工程按照国网开云app官方版入口“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实施,遵循“可实行、可复制、可推广”的规划思路,项目验收与评价的各项资料齐全、内容完整、数据真实可信,圆满完成了国网开云app官方版入口确定的该工程建设方案全部内容。该综合建设工程特色鲜明,成果先进、技术创新性强,对城市区智能电网特别是重型工业区智能电网建设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实现了综合建设工程的建设目标,项目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验收。(邓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