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员工操作无人机巡视线路。 供电员工利用配网智能化系统查看低压设备运行情况。 “准备完毕,起飞。”12月21日,冀北青龙县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茨榆山乡供电所副所长齐鹏带领员工杨汉彪、程利军等人对无人机进行紧固件检查,检查无误后,飞手操控无人机向110千伏隔河头变电站10千伏511官场线飞去。 无人机起飞3分钟后,齐鹏通过无人机监控画面发现511官场线一处针式绝缘子破裂。该线路是为官场等多个村子供电的线路,眼下正是电采暖高峰用电时期,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发现隐患后,齐鹏等人驱车20分钟到达隐患现场,及时更换了新的绝缘子,消除了隐患,确保线路安全可靠供电。 由于青龙满族自治县多数为山区,供电线路大多经过山林、沟壑等复杂地形。传统人工巡视需要翻山越岭,费时费力,既无法精确判断线路设备是否存在隐患,又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特别是遭遇恶劣天气时,更增加了安全风险。今年5月开始,茨榆山乡供电所开展无人机巡线后,巡视工作顺畅了很多。“采用无人机进行巡视后,巡线人员可对线路进行多维度、全方位、无死角的巡视,能清楚发现缺陷及隐患,并通过摄像、拍照记录在册,对飞巡中发现的隐患做到闭环管理,按轻重缓急纳入治理计划,提升了巡视效率和精确度。”齐鹏说。 无人机巡检对飞手的要求较高,茨榆山乡供电所每周开展一次无人机及配电自动化实用培训,通过讲解无人机组装、连接、调试等相关基础知识,使员工熟练操作无人设备,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茨榆山乡供电所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有效提高报修、抢修反应速度,形成“小事不出村、有事找网格”的服务模式,该所还在青龙地区率先采用无人机巡检配电线路,利用无人机对线路杆塔、导线、绝缘子进行隐患排查,开展精细化运维,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隐患,认真分析记录,全面提升电网安全水平。 “现在,运维人员只需打开办公电脑配电智能化主站页面,就可监测低压台区负荷、电能质量等实时数据,精准定位低压问题设备,实现低压台区主动运维,特别是在冬季大负荷等特殊用电时期,起到了重要辅助作用。”茨榆山乡供电所所长郭浩说。 使用无人机巡检以来,茨榆山乡供电所每天都可以完成9条10千伏线路1883基杆塔精细化巡视工作,相比人工巡视效率提高70%以上。 无人机巡检只是茨榆山乡供电所开展配电智能化的一项举措。去年年底,该所深入贯彻落实“以客户为中心,以可靠性为主线”管理思路,在秦皇岛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各供电所中率先试点开展配电智能化,通过215台融合终端对供区47个行政村215个低压台区所有入网设备进行智能监测。 管理提升举措 ? 积极应用智能化、信息化设备及技术,进行精益化巡视,及时发现人工巡检中难以发现的隐蔽缺陷,提高巡视效率,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 率先开展配电自动化,通过215台融合终端对供区47个行政村215个低压台区所有入网设备进行智能监测,并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有效提高报修、抢修反应速度,形成“小事不出村、有事找网格”的供电服务模式。 亮报2022.12.28第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