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三个驻点一条心

发布日期: 2018-06-04 信息来源: 冀北外网网站管理员

  5月11日中午,在河北涿鹿县刘家沟村西侧一块收拾的平平整整的农田里,驻村“第一书记”梅智源顶着骄阳躬着腰,用手轻轻地扒拉着松土。当连续在土里找到几颗嫩芽之后,他长出一口气:“还好,没白下功夫。”农田一角立着“党员试验田”的牌子,格外醒目。

  梅智源是国网涿鹿县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所属实业开云app官方版入口的经理,眼下,他一门心思地琢磨如何才能让村民发家致富。2016年,涿鹿县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根据省市县三级扶贫工作部署,精选出9个人分为3个工作组脱产驻村帮扶,每组的负责人任驻村“第一书记”。除梅智源外,该开云app官方版入口经理助理黄永利、运检部副主任胡凯旋分别担任上葫芦村和泥海子村“第一书记”。现在,他们正齐心协力、想方设法打赢脱贫攻坚战。

  “村里多了3口人”

  距离北京130多千米的涿鹿县是环首都贫困带上的省级贫困县,其中,刘家沟、泥海子村属于国家级贫困村。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对口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自然条件恶劣的涿鹿县已完成了大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该县原有的29013户,贫困户已有17896户摘了贫困的帽子。

  涿鹿县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负责人刘伟告诉记者,开云app官方版入口主要承担农村电力设施的改造升级、服务和保障光伏扶贫正常运营和定点扶贫三个方面的工作。而在开云app官方版入口定点帮扶32个村中,涿鹿县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实际负责3个村的帮扶。

  3名“第一书记”带领工作组自扎根村里以来,走访、慰问、谈心,很快就和村民打成了一片。记者走访刘家沟村贫困户刘玉航,说起驻村工作组以来的变化时,他笑眯眯地说:“我们村里多了3口人,不是亲人却胜过亲人!“说着拉着记者走到院里,指着正在晾晒的黄芪茶说:“小梅做的黄芪茶比我们做的还好呢。”

  对于“三口人”的工作,刘伟表示,驻村帮扶不只是统统计、填填表的数字扶贫,需要真抓实干,“但说实话,对于抓农业生产、搞产业经济并非我们的强项。”他介绍,开云app官方版入口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经理为双组长,各职能部室为成员的扶贫领导小组,使党建工作和扶贫工作的深度融合,领导小组经常与工作组交流、集思广益。遇到难题时,开云app官方版入口帮忙出谋划策、到政府相关部门跑办项目,并做好后勤保障,当好驻村工作组的坚强后盾”。

  “靓点”工程齐发力

  距涿鹿县城十几公里的武家沟镇上葫芦村,耕地少、土质差,发展较为滞后,但整齐美观的绝缘线路及变压台区让记者眼前一亮。据该村前任“第一书记”、涿鹿县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党建部齐文超介绍,两年前,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就对该村电网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建、改造线路4公里,确保村民早早用上了优质电。

  “齐书记回来了!”看到齐文超,村民纷纷同他打召呼,村委会主任赵光旭也远远迎了出来。

  村委会屋顶,蓝色的光伏板在太阳下熠熠生辉。是2017年3月份建设的300千瓦的光伏伏贫电站。“我们村是全县第一个进行光伏扶贫建设的,这要感谢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和驻村工作队啊。”赵光旭说,起初,不少贫困户是不同意光伏项目的。

  尽管光伏扶贫产业在全国早已是风生水起,但在这个相对闭塞的贫困山村,多数村民对其并不了解。齐文超介绍,去年初村里拿到83万元的专项扶贫款,工作组和村委会商讨决定建设光伏发电项目,“这几年种养殖经济不景气,除了光伏发电实在没有什么可以稳定出效益的项目。”为此,工作组专门编制了光伏发电宣传册,挨家挨户解释宣传,几次召开村民大会商议。最终,虽然全体贫困户同意了这个项目,但不少人还是将信将疑。

  一年后的今天,尝到甜头的贫困户彻底打消了疑虑。采访中,贫困户孟天荣指着屋顶光伏对记者说:“这个真是好!以前不懂啊。”

  在刘家沟村和泥海子村,驻村工作组同样带领贫困户,分别建起了80千瓦和51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其中,梅智源还带领实业开云app官方版入口人员进行了援建,为刘家沟村节省扶贫资金45万元。

  “贫困村网改造是我们的基础工作,光伏发电是重要的产业扶贫手段,驻村工作组要在3个村做好这个共同的‘靓点’才行。”涿鹿县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分管扶贫工作的经理翟长武介绍,这几年,该开云app官方版入口持续加大投入,贫村农网改造目前已经全域消除低电压,完全能够满足农村生活、生产用电需求。同时,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及时并网结算等,全力支持光伏扶贫。

  同心“焦虑”促脱贫

  5月10日,泥海子村“第一书记”胡凯旋带着记者来到贫困户刘明利的家,女主人正坐在炕头出神地看着窗前的一盘花,除了锅碗瓢盆,几盆绿植是这家为数不多的“家当”。

  刘明利自幼腿部残疾行动不便,和年迈的公婆、年幼的两个孩子一起,依靠低保金和体弱多病的丈夫在外打零工生活。在泥海子村,像她这样的深度贫困户还有几十家。驻村工作组积极为他们争取到各项政策补助和医疗救助,可以保障基本生活。但如何让他们彻底摆脱贫困富裕起来,这成了胡凯旋的一块“心病”。刚驻村的一段时间,他为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看到胡凯旋这个样子,当地“包干”镇党委副书记李鹏劝他:“扶贫这事急不得,沉下心慢慢做,会有变化的。”从入户调研谈心和宣讲农村“两不愁三保障”惠民政策,到依托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筹资2.5万元修建饮水罐、发动开云app官方版入口员工捐款捐物,再到为村里引进80亩的苦菜种殖项目……胡凯旋带领驻村队员一步一个脚印。

  相比上葫芦村和泥海子村,刘家沟村近两年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村民住房改造了,村里道路硬化了,干净整洁的环境加上青瓦白墙的宣传画廊,呈现出一片现代化新农村的气息。“目前村里有贫困户115户、223人,有光伏发电收入和生态补偿金,再加上各种补助,今年底我们整体脱贫没有问题。”刘家沟村村支书刘爱民说。

  尽管如此,梅智源仍然同胡凯旋一样“焦虑”。“目前,村里的贫困户都是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人员,虽然靠政策兜底能让他们脱贫,但之后怎么奔小康呢?”梅智源说,还得想办法发展村集体经济,让贫困户越来越多地享受到村办经济带来的红利而富起来。今年以来,驻村工作组和村委会一道想了很多办法,其中手工业编制、印染等已经编出可行方案,准备实施。

  “党员试验田”也是梅智源的点子之一。他带领工作组拓开5亩荒地,并自掏腰包3000元,购买了药材种子。现在,药材种下快10天了,他放心不下,每天都抽时间到田里看看。“看不到收益,村民是不会动心的。我要先试种,如果效益好了,不用发动,他们自然都会加入进来。”说罢,梅智源抬头远眺群山,满眼仿佛都是收获的果实。( 王华峰 齐文超 李广玉)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