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记者跟随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开云app官方版入口营销部农电管理处处长吴大军,来到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三星乡出头石村。吴大军说:“每次来村子都有新的变化,能够为贫困山区百姓做点事,是我的荣幸。” 吴大军从事农电工作多年,长年奔波在各个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施工现场,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深知贫困地区居民的疾苦,他说,脱贫攻坚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多次走访 谋划扶贫发展思路 2015年12月底,吴大军第一次来到出头石村,与国网冀北电力驻该村的第一书记王岩一起,拿着厚厚的精准扶贫工作台账,走遍全村200余户贫困户,详细了解每户的具体情况,并一一记录下来。 “前期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精准识别上,基础工作做扎实,以后好开展工作。国网冀北电力供区内共有22个贫困县。只有摸透情况,找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吴大军说。 走坝上,进山村,坐炕头,说扶贫。吴大军不顾路途遥远、天气寒冷,从张家口蔚县孟家堡村到秦皇岛市出头石村,再到地处燕山北麓的承德丰宁县官梁村,吴大军连日奔走在精准扶贫第一线,了解贫困户情况。 “要想真正脱贫致富,只能搞产业开发,我们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特色脱贫产业,同时运用‘互联网+’,探索多种模式精准扶贫,助力农民早日脱贫致富。”经过实地考察后,吴大军规划出一条脱贫攻坚特色道路。 “出头石村共有302户、10747人,其中210户、761人为贫困人口。村民居住分散、条件差,且因病致贫群众多,咱们得想办法帮助开发新产业。”吴大军与王岩商讨着扶贫具体工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们就在荒坡荒野上做文章,开垦荒山,发展板栗种植,保障村民有长久的收入。” 在承德平泉县南五十家子镇西南山社区,经过实地考察,吴大军借助平泉县食用菌产业,开出了发展香菇种植的脱贫“药方”。 电力先行 确保帮扶工作稳步推进 开山搞种植,这对于山区居民来说并不是什么新想法,但是山一直没有开,主要原因无非是水、电、交通等问题。受历史沿革影响,国网冀北电力农村电网相对薄弱,且贫困村多位于山区,供电半径长,经常出现低电压问题。 吴大军带领施工人员帮助出头石村开挖机井,修建蓄水池,同时在该村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和机井通电工程,新建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线路5千米,年内还将新建、改造配变台区6个、增容1660千伏安,新建10千伏及以下线路9.2米,以保证梯田有足够的水源供应。 国网冀北电力深刻认识到电力是扶贫攻坚的动力引擎这一点,自2012年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农村电网建设。仅2015年,国网冀北电力共新增农网工程投资20亿元、总投资达28.08亿元,安排农网改造升级项目1415个,新建及改造变电站73座、线路9884.6千米,新增配电变压器2149台,彻底解决了13个乡镇无电源点、12.6万户客户的低电压问题,也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不竭动力。 今年,国网冀北电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力度再次加大。面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等难题,吴大军积极应对。他加班加点组织编制提报工程项目和资金计划,组织实施8个阶段16个关键节点里程碑计划管控,督导协调各专业部门全力推进农网工程。为提高施工进度,吴大军每日奔波在各施工现场,全过程监管,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压缩施工建设周期,确保项目按期完工。 扶贫先扶智 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在多次调研走访贫困户过程中,吴大军发现贫困村民存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活力和动力的问题。他不断思考,怎样才能激活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要通过宣传、宣讲、参观等方式,转变乡亲们的思想,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彻底消除“等靠要”的老观念,让他们自力更生干起来。 出头石村被群山环绕,宽阔的河道将整个村子一分为二,一座古老的小桥成了村子连接的纽带。石桥狭窄斑驳,路面坑洼不平,村民们出行极不方便。吴大军与驻村工作组商量后,决定修建新的石桥,引导大家用双手改变现状。经过45天的紧张施工,大桥修建完成。 “走,跟爷爷去村小学电教室看《百家讲坛》。”10月12日18时,吃过晚饭,出头石村67岁的王玉林抱起6岁的小孙子,径直朝村小学走去。此时,电教室内已坐满了村民,大家高声谈论着今年的收成。“啪”的一声,电教室的灯被关闭了。《百家讲坛》音乐声响起,教室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大家的目光被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所吸引。 吴大军按照“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理念,在国网冀北电力精准扶贫对口贫困村内大力开展智力扶贫,组织驻村工作组在贫困村内成立培训班,为村民讲授科学种植方法和养殖知识,提升村民专业技能;为小学生开设远程教育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科目;联合各地政府开展文化下乡,组织入村文艺演出,丰富村内文化生活;建设村民阅览室,解决由于交通闭塞造成的文化贫乏以及村民看书阅报难问题,帮助接收科技致富信息。(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