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报:播撒阳光播撒爱——国网冀北电力冀阳志愿服务活动速写

发布日期: 2016-09-26 信息来源: 冀北外网网站管理员

国家电网报:播撒阳光播撒爱——国网冀北电力冀阳志愿服务活动速写

        骄阳照耀着大地。近日,国网冀北电力信通开云app官方版入口冀阳志愿服务小组第十一次来到北京活力社区西店中心开展支教活动,也是本学期的第一堂课。 

  信息技术课堂的好老师

  从2014年冀阳志愿服务小组成立至今,这里的信息技术小课堂已经开展了四个学期,成为了社区中心关爱流动学龄儿童的重要项目之一。

  冀阳志愿服务小组的队徽是一个像火炬一样的标志。“冀阳”取义为冀北的阳光,因河北省的地图与火炬形状相似,所以这个标志有像火炬的地方。仔细看,又会发现它像一只手握着一把彩色的树叶正向外抛撒,如阳光一般,向社会传递爱心和能量。冀阳志愿服务工作小组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充分发挥青年员工在电力能源和信息通信方面的专业特长,不断开展着各类“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公益活动,通过志愿活动实现企业回馈社会。

  “不演了,太丢人了!小崔,让导演把这骨碌掐了啊,别播。”

  看到这里,小朋友们都笑了出声,课堂气氛一下轻松了起来。这一学期的课程主题是多媒体视频,而这段相声视频则是志愿者小段精心策划播放的“开场白”。

  “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把这骨碌掐了吗?通过今天的课程,你们也能当导演啦!”

  听了这话,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完全被小段调动了起来。

  “老师,我能把自己的声音加到音频文件里吗?”四年级的娜娜是计算机小课堂里最活跃的孩子之一,这是她第二个学期参加小课堂的课后辅导课程。

  “可以啊,我们要先学会把声音录入到音频文件里去。”在小朋友们的强烈要求下,志愿者小段耐心讲解起如何插入、裁剪和拼接音频文件。小朋友们对音频的制作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不断向志愿者提出各种问题,然后又迫不及待地在电脑上进行着实践操作。讲解结束时,小朋友们把自己制作出的各具特色的音频文件自豪地向志愿者们展示,短短两个小时的课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郭囡是活力社区西店中心的主管老师,当说起冀阳志愿服务小组时,她表示了由衷的感谢。“由于受到家庭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参加小课堂课程的孩子们多数从来没有机会接受到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学习。冀阳来到我们这里两年了,在他们指导下,很多孩子从零基础开始,掌握了正确的打字方法,提升了计算机操作能力,更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对学习有了更积极的渴望。”她说,“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差异,志愿者们会经常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对参与课程的每名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孩子们培养起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这节课结束以后,小段把自己的队帽送给了一位这学期第一次参加小课堂学习的孩子作为鼓励。在冀阳志愿服务小组每一名志愿者的不懈努力下,支教活动逐渐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电力安全知识的传播者

  9月,正是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冀阳志愿服务小组收到北京海清小学学生来信:“老师,我是班长杨阳,我把上学期学到的安全用电知识向家乡的小伙伴们展示,他们都特别羡慕,我现在也是小老师了!这学期,你们还来给我们上课吗?同学们都很想念你们……”

  天灰蒙蒙的,下着小雨。冀阳志愿服务小组的志愿者们带着他们精心设计的以漫画和英文单词结合的宣传图册,冒雨来到回龙观海清学校,给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电力安全知识小课堂,让孩子们在活泼的氛围中记住安全用电注意事项,同时还能学习与电相关的英文知识。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好吗,我做一个动作,你们用一个英文单词描述。”啪!志愿者小王将教室的灯打开,“on!”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啪!小王又将灯关闭。“off!”更多的孩子大声回复。这个简单的小游戏拉近了志愿者与孩子们的距离。

  “有哪位同学能说出三类与电相关的物体的英文名称吗?”志愿者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位志愿者带领一组孩子开展互动学习……

  海清小学的刘校长认为冀阳志愿服务小组开展的安全用电课程非常有意义。他说:“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周边的流动人口社区,帮助孩子们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能够更好地呵护他们的成长。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们进一步熟悉了各类电力标识,培养了主动避险意识,而且还学到了很多英语知识。”(厉一梅)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