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报:再难我们也能拿下来

发布日期: 2016-02-23 信息来源: 系统管理员

 

        “今天是2月14日,算上今天这基,我们已经完成144基基础了。另外还有19基正在干,塔也组完了5基。从2015年10月下旬开始,我们连续不停地推进,用了3个多月完成这么多工作量,确实不容易。”万全龙说。

  万全龙是特高压北京东站配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冀北段项目经理。该工程配属于锡山特高压配套线路工程,它的建成将确保1000千伏北京东变电站按期带电运行,对锡山特高压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冀北段线路全长82.4千米,共有铁塔基础220基。2015年10月,北京市送变电工程开云app官方版入口接受了冀北段的建设任务。

  “工期紧、任务重”这六个字,对于常打硬仗的北京送变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但这一次,他们面临的工期可不是一般的紧。根据特高压工程建设的总体需要和技术原因,220基铁塔,80多千米线路,复测、打基础、组塔、架线……全部施工要在7个月内完成,同等施工量的工程一般需要1年半。

  接到施工任务以来,万全龙和他的同事们基本没睡过一个好觉。

  项目总工王志勇说:“11月正是这个地区冬小麦的浇灌期,再加上去年入冬以后下了好几场雪,地里全是泥水。我们空着手走,鞋底都带着一寸多厚的泥,每走一步拔脚都费劲儿,更别说施工的车辆了。”

  王志勇所说的,是工程基础施工阶段的最大难题——场地泥泞。随着施工技术条件的发展,平原地区基础施工已经以机械为主,但在场地泥泞湿软的情况下,沉重的基础钻孔机械进出场地就成了新问题。更让人挠头的是,浇筑混凝土的车辆重达80吨以上,开进作业面后就会陷在泥里。

  “条件是很艰苦,但我们也不是没办法对付它。作业面都位于耕地里,我们不可能为了车辆进出修水泥路,那样耕地恢复就困难了。所以,我们只能铺‘铁路’。”万全龙说。他说的“铁路”是一条用钢板铺成的临时道路。项目部为了解决重型车辆进出作业面的难题,购置了足够的钢板,铺在车辆必经之路,确保车不下陷,最长的时候铺了100多米。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自然条件。”技术人员崔永生说,“天冷的时候,半夜地会暂时冻硬。铺设钢板毕竟麻烦,也耗人工。所以只要温度合适,我们就趁半夜地硬的时候浇筑基础,这样车进出就容易得多。”不难想象,为了克服施工难题,建设者们度过了多少个奋战的寒夜。

  “工期紧的工程我们干得多了,关键是这个工程压力太大,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对整个锡山特高压工程都会造成影响,这是我们承担不起的。这一点,弟兄们心里是有数的,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工作量都是加倍的。”万全龙的话说出了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心声。

  崔永生是项目部质检员,主要负责每一个桩号、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监督,他经常昼夜不分地去施工现场。白天,现场钻孔,他们要去监督。晚上,现场基坑完成后要连续浇筑混凝土,浇筑前,质检员必须到场检查坑深、坑径是不是合格,然后还要监护浇筑过程。晚上12点多,项目部其他人准备睡觉的时候,他们也得随叫随走。“我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崔永生说,“现场不停工,我们就不能停。夜里零下十几摄氏度,现场连续浇筑,我们也得在现场盯着。”

  “我们项目部的年轻人特别能吃苦,复测的时候还是去年10月份,我们刚从锡山特高压8A标段转过来,谁也没有准备厚衣服。偏偏那段时间老下雨,温度低,大家冻得直打哆嗦。”王志勇说。可就是这样,大家依然冒着雨进行复测。每天回来,所有人都像个泥猴子。

  “外边干活的辛苦,家里的也不轻松。”王志勇说。他指的是项目部3位做技术方案的年轻人。这个工程跨越多,技术方案也多,大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设计任务,每天眼睛都熬得红红的。“有这帮弟兄们铆着劲干,这个工程就是再困难我们也能拿下来。”万全龙感慨地说。(葛兰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