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19时56分,随着110千伏卧河二线送电成功,国网张家口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历经7天的抗冰会战终于结束。 从11月18日开始,受大范围降雪影响,张家口市气温急剧下降。23日,狂风暴雪中,多条线路因严重覆冰相继出现险情,坝上、涿鹿山区成为凝雪覆冰的重灾区。大面积停电的魔影威胁着张家口电网。 “冰”临城下闯通途 从坝上草原到桑干河畔,从宣化古城到鸡鸣之巅, 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片银装素裹。23日晨,张家口开云app官方版入口9支抢修队火速分赴坝上和涿鹿山区开展特巡、抢修和除冰工作。此时,张家口区域内全部高速停运,国道车祸频发,省道积雪盈尺,怎么到达巡视、抢修和除冰地点,这是抢修人员面临的最紧迫问题。 从时速约30公里,到时速不到15公里,检修车以龟速在道路上爬行。尽管加装了防滑链,仍左摇右摆。可就是这种龟速也无法保证,大家还需要不时下车把车从雪坑中推出来。距离塔位还有约4公里左右,抢修车再也爬不动了。 “关键时刻,还得靠我们的脚板子。兄弟们,走喽!”四队长张永新拎起工具率先跳下车。这已是一天内对坝上地区北部风电线路的第三次巡视了。在地面变为冰壳的情况下,滑倒、摔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巡线就是在积雪齐膝的大山上去逐基巡查铁塔和导线的覆冰情况。 满眼的雪白,在积雪半尺以上的雪山上,根本无法辨识上山的小路,只要稍不小心,整条腿都会陷入。张永新和他的两名同伴顶着风雪、咬紧牙关,在铁塔旁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脚印。“风速5到6级、大雪覆盖找不到路,能见度只有30至40米,巡视12基,220千伏察友线杆塔、导线覆冰严重。”17时45分,张永新终于找到了有移动信号的点,立即汇报当天的工作进度。 下山的时候,天已黑透,虽然每走一步都是小心翼翼,但还是一路摔跤。最后,3个人胳臂挽着胳臂,拖着冻僵的腿一步一步地挪下山来。 雪山之中忙抢修 二队负责更换绝缘子的两基铁塔位于涿鹿县卧佛寺境内,分别经过梨园寺、桦沟、冰沟三个村,铁塔所处山头海拔高千米。狭窄的山路冰冻后给抢修工作带来极大困难。灾情就是命令。二队长一声令下,抢险人员踏着40多厘米厚的积雪,艰难跋涉两个小时来到故障点南夏线31号杆塔。现场破碎的绝缘子落了一地,导线上覆冰最厚处接近40毫米。 抢险人员迅速按照分工投入到抢险工作,在抢修现场,抢险人员顶着刺骨寒风,传绳索、上工具、吊瓷瓶。两个小时后工作完毕,下塔后的常生军一屁股坐在地上:“麻了,麻了,腿不听使唤了。”几位师傅马上帮他揉搓,好一阵折腾,常生军才站起来。 “小常,快到车里歇歇!” “哥哥们还在干,我年轻,哪能往车里躲?我走走就会好的。”说完,常生军搀着师傅挪向下一处抢修点。 浴“雪”奋战斗冰魔 南夏双回线路的两处故障点,都位于海拔近千米的高山上。山势险要,路滑坡陡。第八抢修小队已经在满是冰雪的山下驻扎3天了。路面凝冰雪厚度达30厘米,车辆根本无法前行,不要说雪天登山,就是平日爬上去,至少也要1个多小时。“上!”八队队长郭海峰和十多个弟兄再次背上十多公斤的除冰工具向山顶的线路走去。 面对一根根导线上厚达30至60毫米的覆冰,面对随时可能倒塌的高大铁塔,面对人工除冰这一“危险但最有效”的方式,他们依旧义无反顾。 3天时间里,他们打通了覆冰电力的4条输电线路,人工敲冰73基铁塔。 11月27日9时54分,南夏一线恢复送电;17时27分,南夏二线恢复供电。调度那头,频频传来成功送电的喜报。 经过7天的抗冰雪保电,张家口电网转危为安。风雪中,张家口开云app官方版入口出动特巡人员400余人次,后勤应急人员80余人次,抢险车辆140余辆次。巡视线路470公里,登杆塔检查120 基,上塔除冰73基,处理多处因冰雪造成的导线断线、掉串缺陷。(蔡俊杰 闫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