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管理实践,精益的源泉

发布日期: 2015-11-30 信息来源: 系统管理员

以标准化管理推动工程提质和技术创新的机制与氛围成为优质工程的根本保证和力量源泉。在冀北电力北京送变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1000千伏蒙西—天津南特高压交流工程17标段项目部,优质的管理机制为项目建设带来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活跃的创新氛围。

安全质量可控的标准化管理

初冬的清晨,放眼田间,新组立完成的铁塔显得格外冷峻。“我们的工程已全面进入组塔阶段。目前,17标段3基铁塔已组立完成,4基铁塔正在组立。”该标段项目部总经理张俊向记者介绍。

该标段位于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和大城县,线路长29.5千米,新建铁塔61基。该标段的基础已于528日全部完成,较里程碑计划提前了三个月的时间。“项目的高效推进得益于我们严谨踏实的标准化管理,项目管理、施工管理和团队管理的标准化机制和模式成为了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的坚实保障。”张俊自豪的说。

   采访中,展示了电脑中整理有序的文件记录,包括:《安全文明进场验收单》、《组塔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用具领用记录》等。他介绍道:“这些事我们每天工作中都要用到的安全质量管控清单,施工作业开始前,每位施工人员都会领到一张写有作业安全质量控制关键点的清单。施工人员按照清单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规范,专职督察员也会依据清单对作业进行严格把控。”以这种形式对工作标准化管理,项目部的工作真正做到了作业有标准、督查有依据、责任可追究。

为实现对施工安全的全面把控,项目部对施工作业区域和作业器具进行了标准化配置管理。此外,项目部还对作业人员的安全用具进行了统一采买配置。张俊介绍说:“以往的项目,施工人员的服装、工具等都由施工队自行配置,而在我们的项目,所有施工用具,大到围栏、灭火器,小到一根安全绳,都由项目部统一采购、配发,统一管理,保证了施工作业在工具上的安全可控。“

全程跟踪的技术升级

标准化管理在机制与组织形式的层面上得到了规范和保证,而特高压工程安全、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和施工工艺的不断发展给工程管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有效的工程管理需要管控技术的新升级。

捕捉到工程管理对技术升级的迫切需求,该开云app官方版入口立足工程实际,研发新技术、新工艺,使工程管控覆盖到施工全过程。在17标段施工现场,特高压高塔组立施工通讯指挥系统和无人机应用技术正在发挥着对施工作业的实时监控作用,工程的安全、质量管控时下了全过程跟踪。

特高压高塔组立施工通讯指挥系统是该开云app官方版入口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系统可满足全高150米铁塔组立施工高空作业的通讯指挥要求,解决了以往高空作业人员的信息传达不准确、不及时的难题。张俊介绍了这一通讯系统的优势:“系统包括语音通讯系统和视频指挥系统。语音系统的通话装置安装在施工人员的安全帽中,施工人员无需向以往那样腾出一只手操作对讲机,而是可以轻松接听指令,完成作业,消除了安全隐患;视频指挥系统可实时观察施工人员的操作情况,地面指挥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发出指令。”

在工程前期工作中,装有高清摄像设备的小型飞行器就已帮助项目部进行了标段全部线路的勘察,工程开始后更发挥了施工现场动态管控、工程影像视频资料收集留存的强大优势。目前,项目部正在对工程时间中总结出的无人机操作应用技术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准备申报专利。

创新型团队的执行力

“我们的项目团队是一支年轻化得队伍,17人组成的团队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其中博士1人,硕士4人。”项目经理黄新平谈起团队人员结构时语气中带着自豪,在他眼中,这个年轻的团队充满了灵活的思路和创新的灵感。

项目部创新组织沟通管理方式,创建了微信公众号,以微信平台为依托,实现了项目部人员之间、项目部与分包商之间的高效沟通,工程动态的实时跟进与分向,以及工程资料的及时记录留存。

黄新平说:“我们鼓励项目部员工积极参加中级工、技师、以及建造师等资质的考试,关注员工的长期成长与发展。”项目部在每周五晚上召开学习会,还在微信上建立了学习讨论组,及时分享交流学习心得,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团队学习氛围。

目前,项目团队研发的“自动保护型机动绞磨”、“可调节式瓷瓶专用扳手军获得QC成果奖,无人机应用技术也正在进行申报专利的准备工作。研发团队的年轻成员卢晨旭说:“在项目团队中,工程实际需求出发了我们的创新热情,而团队交流共享的氛围更是有利于年轻员工的成长。”团队的优质管理作为保障项目部灵活运转的内在动力,推动着工程稳步迈进。(刘泊静葛兰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