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报:冀北措施到位确保跨越施工安全

发布日期: 2015-09-14 信息来源: 外联部

 张婷  赵淑伟  

        8月28日,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清晨,我们一行4人从北京出发,沿京承高速疾驰前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的1000千伏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4标段建设现场采访。

  在京承高速路滦平县出口处,我们见到了从施工现场赶来的国网冀北经研院建设管理中心主任李冰。他告诉我们,4标段施工项目部正在进行特高压线路停电跨越500千伏金御线施工,跨越时间从8月21日至30日共10天,“特高压工程跨越高等级线路施工作业风险高,我们提前组织制定了‘两案一措’(专项施工方案、监理工作方案及业主组织保障措施),严格履行审批流程,并采取了安全措施,这两天正是施工最关键的时间,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相关人员全部到岗到位,一刻也不敢放松。”

  优化方案缩短停电时间

  10时,我们顺着李冰指引的方向,沿弯曲狭窄的乡村公路驶入一片山峦深处。在一片玉米地旁的空地上,只见安全围栏将现场与周围的庄稼地隔开,吊车高扬着手臂,六七根银光闪闪的导线一端被地锚线紧固在地面,另一端腾空而起,跃过东西走向的500千伏金御线,直“飞”上山顶的一基铁塔顶端。这里就是4标段停电跨越500千伏金御线施工张力放线场,导线跨越作业刚刚结束,远远可见山顶铁塔上有工人在忙着紧线和安装附件。

  偌大的放线场上,并没有停置太多设备,也不见高大的跨越架,那些粗重的金属导线是怎么“飞”上山顶的呢?面对记者的疑问,项目经理王政向我们细述了跨越施工过程:“根据现场勘察,我们优化了施工方案,采用了‘2×一牵四’放线施工工艺,并启用两套张力放线设备。首先用八旋翼无人机展放初级引绳,然后采用小绳牵大绳的方式逐级展放迪尼玛绳和防扭钢丝绳,导线采用两套‘2×一牵四’张力设备分2个单回路同时展放,展放过程中,通过控制张力来保证对被跨线路的安全距离。”我们在现场注意到,被跨500千伏金御线地线及光缆上用毛竹搭设了一个长7米的防护套筒,王政说:“这些毛竹主要是为了保护导地线不受损伤,确保跨越过程中不影响被跨物的安全运行,因为跨越期间虽然500千伏金御线处于停电状态,但承载的通信光缆还在传输数据,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确保运行线路的安全。

  巧妙而又周密的施工方案,成功地规避了安全风险,有效地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此次跨越施工的顺利进行。李冰说:“由于优化了施工方案,跨越停电时间由过去的15天左右,缩短到了10天,停电时间明显缩短,效果十分显著。”

  高山作业不惧苦与累

  在施工现场搭设的简易棚内,项目管理方、业主方和监理方三方交底并做好记录。北京华联电力工程监理开云app官方版入口总监刘文增说:“走,我们再到山上看看去!”话音刚落,大家马上行动起来,我们也赶紧拿上相机一起出发。脚踩坑洼不平的泥土地,穿过即将收获的玉米田,头顶蓝天白云,望着山顶那座熠熠生辉的铁塔,我们的心里不禁有些兴奋和激动。走在前面的李冰仿佛鼓劲一般大声地说:“这座山比前两天爬的那座好走多了!”听了他的话,我们一鼓作气,走得更带劲了。

  渐渐地,路越来越窄,坡度也越来越大。其实这根本不能叫做路,只是施工人员走得多了,踩出了一串串脚印。走到特别陡的地方,坡度几乎是直上直下,我们不得不紧紧抓住两旁的野草用力往上爬。大约半小时后,终于爬到了山顶,看着一脸轻松的李冰、王政他们,我们已经累得说不出话了。

  此时,负责施工的华东送变电员工正按部就班地忙碌着,有人拿着对讲机指挥山下的人运送材料,有人在整理施工现场,还有人在监护塔上作业。高耸入云的铁塔上面,4名施工人员正在调整绝缘子碗口方向。他们灵活地上下翻越着,仿佛五线谱上跳跃的音符。刘增文围着塔基仔细察看了一圈,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养护,个别标段发现塔基有裂纹。”施工方负责人说:“放心吧,最难的活都干完了,后面一定会好好干!”

  “开饭了!”伴随着一声吆喝,施工人员陆续放下手中的活,来到山坡一侧的凉棚内领取盒饭。盒饭是用索道从山下运上来的,由于上下山不方便,大家从早晨上山就一直呆到太阳落山才收工下山。午饭是土豆丝配米饭,大家席地而坐,吃得十分香甜,不时有人开一句玩笑,一张张黝黑的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午后,我们艰难地走下山坡。李冰又叮嘱施工方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作业,做好安全措施,关注天气变化,一定要等到间隔棒安装完成后再拆毛竹。据了解,4标段跨越35千伏以上线路的作业点还有4处,此次跨越施工的成功,无疑将为后续特高压工程跨越输电线路施工积累十分宝贵的经验。《国家电网报》2015年9月10日 第五版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