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熟人 去年4月27日,在检修专业的大车间里,冀北廊坊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的1000名志愿者举行了俭朴而热烈的仪式,“131”社区熟人志愿服务活动正式启动。一年后,根据志愿服务情况,廊坊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将在这1000名志愿者中评选出300名“社区熟人”,进而再遴选出100名“社区好人”,这也是“131”的含义。如今,“社区熟人”志愿服务已经遍布廊坊的城市和乡村,对社区和乡村客户来说,电网员工从最初的生人,渐渐变成了熟人,变成了身边的好人。 小区里的“宋总” “宋总”名叫宋国庆,46岁。他既没做买卖,也不是大款,只是廊坊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吉祥营业站的一名普通低压抄表员。“宋总”是小区居民对他的爱称,因为他爱管“闲事”,在居民眼里他就是位小区总管。 宋国庆管的小区有三个,居民多是回迁户,单是一个惜缘花城小区就有1100多户。“我当时一听‘社区熟人’这个名字就报了名,因为我刚接手这里,要完成工作任务就必须熟悉我管的片区,这特符合我的工作性质。”宋国庆当初加入这个志愿队伍的想法很简单,切实为物业和居民提供了便利,解决了不少群众的问题。 宋师傅的志愿服务是从自己的本行开始的。在抄表过程中,他经常发现施工方的电表错接现象,也就是说张三家用的电,却会让李四家买单,在居民中造成了不少矛盾,作为供电设施产权人的物业开云app官方版入口为此也被搞得焦头烂额。“当时我几乎就是挨家串,从早到晚,有不在家的、不给开门的,开了门还得解释半天。反反复复,用了一个多月,才把客户和表计的对应关系逐一核实完。”想起当时的情形,宋师傅并没有觉得这是自讨苦吃,“帮物业也没白帮,通过这么一走一转,认识了不少人。物业方面也挺感谢咱们,现在特别支持咱们供电工作。” 枣林里的土专家 脱掉雨衣、摘掉口罩,魏胡村的王相春望着刚刚喷过药的枣林,虽然又累又热,但心里无比地踏实。因为这是社区熟人于留庄嘱咐他喷的,准没错。在魏胡村枣农的眼里,于留庄不但是个尽职尽责的电工,还是种枣的专家,更是难得的大好人。 在廊坊,大城县的金丝小枣很是出名,北魏乡就是产地之一。供电员工于留庄家里也种枣树。老于爱钻,有空就到枣林里转悠,看长势、查资料,还常去县里农林局去咨询。几年下来,他总结了不少种枣的经验,他家的枣总比别人家的长得好、产量高。 慢慢地,十里八村的枣农都来找老于请教。老于呢,全部技术倾囊相授不说,还经常到枣林里帮别人找病因。今年春天,王相春家的枣树就迟迟不发芽。辛辛苦苦侍弄了好几年,到该挂果了却不发芽,100多棵啊,急得老王围着枣林团团转。“赶紧找老于!”在老于的指导下,两遍药喷下去,嫩绿的小芽儿就探出了枝头。如今,满树都挂上了青青的小枣。为了防止雨季掉果儿,他又按老于的嘱咐认认真真地喷了一遍药。“等农历八月十五枣儿落了杆儿,老于还说教我晾晒呢,他晒枣儿那个法儿能少糟践不少呢。”老王家的金丝小枣今年注定是要丰收了。 9个村街240多户人家的枣树种植,从发芽、开花到挂果、护理、晾晒,只要有需要,老于都会二话不说地去帮忙。在老于管辖的三个村街里,没人有不知道“社区好人”于留庄的。如果你在枣林里看到了一位背着电工兜儿的矮个子,那一定是老于! 燕山深处的牵挂 在燕山山脉让出大片平原之前,先在廊坊三河市段甲岭镇陆陆续续地甩出了几个大小不一的山坳,东八里沟村就是其中的一个。在这里,活跃着一支经常照顾留守老人的“社区熟人”志愿者服务队伍。他们的“仁义”皮卡在当地小有名气。村里年轻人都下山谋生了,现在村里就只剩下5户人家8位村民了。他们都是老人,单是80岁以上的就有4位。子女都忙于生计,很少上山探望,有的甚至没有子女。 一辆车门上喷着球形标志的绿色皮卡车,老人们最为熟悉。他们都知道,上面有一群仁义的孩子,有啥事找他们,准没错! 这辆皮卡车来自三河市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黄土庄供电所,上面坐的是供电服务班的小伙子们。东八里沟是他们的辖区,也是因此才和老人们结了缘,有了亲人般的牵挂。 这会儿,袁淑珍正在篱笆上摘豆角,准备给老伴儿贾策青做晚饭。“奶奶,这回腰全好了吧?”巡线工孟雷说着进了院儿,手里还提了个大西瓜。“全好了!告诉他们,甭惦记我,没事!”袁淑珍今年83岁了,去年冬天不小心摔伤了腰。“正好赶上我们新调来的张艳丰所长第一次上山。”孟雷说着,讲起了当时的情况。 张艳丰去年11月中旬调到黄土庄供电所任所长,他知道这里有个响当当的“仁义”皮卡,虽然所里的工作千头万绪,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入到“仁义”皮卡的志愿者队伍中。头一次到东八里沟村看几位老人,他遇上袁淑珍奶奶摔伤了腰。他们几个赶紧下山买来了云南白药气雾剂和跌打损伤膏,考虑到冬天易患感冒,细心的小伙子们还买了感冒清热冲剂和白加黑,一块儿给老人送上了山。 再次进山时,袁奶奶的腰已经见好了。老人正盘腿儿坐在炕上,靠近炉子烤火,两只花猫依偎在奶奶身边取暖。“还认得我吗?”听到张艳丰的话,老人愣了愣,“您的腰还疼不?贴膏药了吗?”袁淑珍似乎想起了什么,“不咋疼了,就是下地还不利落。这大冷天儿的,你们干啥来了?”“来看看您,春雨和建晨他们都调走了,以后就是我们坐那个绿色的皮卡车来了。”听张艳丰说到了绿色的皮卡车,袁淑珍好像彻底明白了,“好,好,都是好孩子。” 有人陪老人唠嗑,有人查看了过冬的煤,有人添满了缸里的水,有人剁好了喂驴的老南瓜,连瓜子儿都弄干净晾在了窗台儿上。张艳丰他们离开时,袁淑珍老人的小屋暖暖的。 “131”社区熟人志愿服务活动还在继续。更多的员工正加入到这支汇聚正能量、传递温暖的队伍中来。志愿者们如同一把把蒲公英的小伞,带着爱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并在那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