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暮色苍茫,雾灵山雄浑的山脊在深蓝色夜空中画出起伏的剪影。
山下灯火点点,河北承德兴隆县眼石村正是热闹时分。时值夏日周末,来避暑的游客把村里几十家农家乐住得个满满当当。
一辆拉矿石的大卡车轰隆隆地开过,老蔡农家院忽地一下子黑了,正准备开饭的几桌游客嚷嚷起来:“老板!咋回事儿啊?”正在厨房里忙活的蔡保春一扔锅铲,跑出院一看,“坏了,车把电线给蹭了!”老蔡赶紧稳定“民心”:“大家别着急啊,我马上找人修。”“这深山小村里,大晚上的能来人吗?”几个游客不大信,老蔡一点儿都不着急,笑呵呵地说:“最多20分钟,要不来人咱这顿饭钱就免了!”老蔡熟门熟路地给电工朱喜明打了个电话。果然,10分钟后,朱喜明骑着摩托车风风火火地赶到了院门口。不到半个小时,线接上了,院里重新亮了起来,二十几个人吃上了热腾腾的柴鸡炖山蘑,游客们冲着朱喜明直乐:“速度真快,这儿比城里还方便。”
电暖山村,情暖百姓
朱喜明是北水泉供电所蓝星服务队的队员,负责两个台区的低压供电服务工作。他辖区内有三四百户人家,人人都知道他的手机号,有相熟的甚至能背出来。老蔡家门口的小箱子里放着手电筒、伞和一张蓝星服务卡――这是平时最常用的物件。“人人都有难事儿,不一定是没钱了生病了才算大事,对咱们村里人来说没电就是大事。蓝星服务队队员随叫随到,我们对用电特别放心。”人参沟村的支书黄自兴对蓝星服务队赞不绝口,2009年他上任时村子里还没有路灯,蓝星服务队从材料到施工都无偿帮他们解决了。“老百姓出门再也不摸黑儿了。”平时家里用电有什么问题,村民们都知道马上给服务队打电话。不过,很多时候,他们打电话的内容远远超出了电力服务。
蓝星服务卡上有5个队员的手机号,朱喜明是其中一个。蓝星服务队有31名队员,而之所以在服务卡上印上这5个人的电话,是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手“绝活”,从电器修理、农家院经营到苹果种植、牛羊养殖,队员们堪称行家里手。
眼石村是河北省旅游示范村,依托雾灵山、兴隆溶洞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朱喜明家里的农家院开得早,2006年时便初具规模,被承德市旅游局评为乡村旅游示范户。这几年雾灵山“火”了起来,夏天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里家家户户都开起了农家乐。这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为生的农民,大部分不懂如何经营。朱喜明毫不藏私,组织了好几次讲课,给大家分享自己的管理经验,指导农家院如何餐饮住宿娱乐一体化、开发绿色无公害蔬菜采摘项目、销售土特产和农产品、提供旅游配套服务。一有什么好点子,朱喜明总是第一时间告诉大家,老蔡农家院便是在他的一手指导下一步步发展完善成现在的规模。现在村里开了40多家农家院,朱喜明家的在其中反而不起眼了,不过他觉得挺好,“希望乡亲们都富起来”。
入夜了,瑞泰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还亮着点点手电筒的微光。队员张金羽和大棚管理员郭战财在棚里查看抢救回来的这批香菇袋料的出菌情况。张金羽家里以前曾经种过香菇,他有不少经验,自己平时也看了许多食用菌种植的技术书籍,按他的话说,算是“摸出点儿行道”。2011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种植香菇,张金羽就成了技术指导,一边加强进修给自己“充电”,一边指导村民如何配制栽培料、控制湿度、杀虫灭菌。仅今年上半年,香菇就出产了十万多斤,而且肉厚质嫩,达到一级品质,在市场上卖上了好价钱,大伙儿都乐得合不上嘴。7月21日,一场罕见的强降水袭击兴隆县,最大降雨量约达180毫米,肆虐的洪水夹杂着石块冲进村庄,大棚里几千个香菇袋料全部被水冲走。蓝星服务队队员们刚忙完电力线路抢修,一点儿没休息,赶紧到大棚帮着抢救袋料。这次损失挺大,郭师傅倒是安慰大家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小张在,这点儿损失怕啥,好日子在后头!”临走时,张金羽还在盘算着得赶紧把给大棚接电的事儿给落实了。这段时间香菇出得特别快,一晚上就蹦?出一大片。供电所要在月底前拉条线路过来,有了照明,晚上也能进行采摘了。
电器修理请商桂明,苹果种植找郭建伟,牛羊养殖问贾银生……供电所里挂着村民们送来的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电暖山村,情暖群众。”蓝星服务队对村民们来说,是电工,更是老师、朋友,是村里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每一颗星都在闪耀
蓝星服务队的延伸服务还不止这些。
供电所有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培训基地,每个月,基地都会和政府联合举办培训,安全用电、农产品加工经营、畜禽养殖、反季节蔬菜种植……每一期都有结合当季特点、具有实践意义的培训主题。培训前,各村大队进行广播通知,每次培训都是人满为患。培训基地还向村民们免费赠送农业生产加工的技术书籍、光盘,基地成了这附近人气最旺的“供电学校”。参加数次培训后,东梅寺村村民王德祥受益匪浅,决定在村里开办养殖场。蓝星服务队立即组织人员无偿架设低压线路500米,为养殖场接上了电,让王德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场运作起来。
队员们自己也参加培训,结合自身爱好进行学习研究,逐渐成为各方面的“土专家”,义务为老百姓们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村里的厂子办起来了,各种农产品打开了销路,村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用电量也快速增长,实现了电网企业和老百姓的双赢。
蓝星服务队还走进军营,积极开展军企共建活动,为部队培训安全用电常识;村里的留守儿童多,队员们当起了孩子和家长的联络人,制作蓝星“一帮一”联系卡,卡上有帮扶人、学生、家长、班主任和校长的联系方式,结帮扶对子资助留守儿童;蓝星服务队组织开展为民服务“五进五送”活动,即进企业、送技术;进景区,送安全;进农户,送服务;进校园、送知识;进田间、送保障。在北水泉供电所管辖的600平方千米山区里,队员们的身影总是奔波在路上。
最近,张金羽迷上了发微博,有空便摸出手机来看看微博上有没有新鲜事。上个月,《中国青年报》社与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组织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开大学等20所京津冀高校的大学生来到兴隆,对蓝星服务队进行采访。学生们被队员们的故事深深感动,发了不少微博,记录自己采访时的所见所闻和感受,还和服务队员们相互加了好友关注。北京大学的张宸写道:一个电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障的是一片区域的光明;每个公民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便是一个和谐社会。履行社会责任是一个长时期的工作,与伴随电闪雷鸣的疾风骤雨相比,真正灌溉秧苗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读懂了电工的坚守,就读懂了他们的精神;读懂了电工的奉献,才真正读懂了社会责任。
“我是一颗星,光耀千万家”,这是蓝星服务队的誓词。一个人的星光或许微弱,而这一片闪烁的星光足以照亮这大山深处的每一寸天空,温暖每一个人的心灵。
《国家电网报》 8月30日 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