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新闻网通讯员 张伟华 庞建平)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电工,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有的却是对工作无限的热忱,对群众无限的热爱。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用执着和奉献赢得了领导和客户的肯定,他就是固安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宫村供电员工马雄。
黝黑的皮肤,有神的大眼睛,未说话先憨笑……这是马雄留给众多初次见面者的第一印象。现年41岁的马雄,自2002年成为河北固安供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宫村供电所一名农电工以来就一直在抄表、收费、抢修的道路上奔波着,他日常负责服务管理宫村和太平庄两个村街3个台区 673户的用电工作。10年间,他骑坏了5辆自行车,穿坏了6双绝缘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群众的满意,是每一个农电工的希望,因为我们身在农村,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本职工作;群众的满意,是每一个农电工的目标,因为“满意”无止境,只有用心去做,不断拓展服务深度,才能让群众很满意、更满意!”这是马雄常说的一段话,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供电所长的好助手
作为宫村供电所的一名老员工,与马雄共过事的三任所长对他有着一致的评价:“要技术懂技术,要管理懂管理,有事找他商量准没错,和他一起值班心里踏实啊!”
熟悉马雄的人都知道,没事的时候他总爱一个人捣鼓。有时,是一台烧得面目全非的接触器,他想研究到底是什么原因烧坏的;有时,是一张张画满村街的地图,他在研究如何让抄表路线更清晰。通过不断的钻研和努力,马雄掌握了所内专业技术上各类大小难题。就连哪根杆上的表箱里有鸟窝他都心中有数。有时同事会忍不住地戏谑他,“老马,你为了不让线路出事故,连鸟有几个窝你都知道啊,你累不累呀?“不累啊,这是鸟的习性,它们总是在同一个杆的表箱里筑窝,每个月抄表这153根杆哪个也得至少上下两次吧,哪个有鸟窝还记不住啊,我还不老那!”听了他这样的回答,大家总是哈哈大笑。就是凭借着这股“钉子”精神,他所负责台区的线损率连年全部控制在经济指标之内。
在宫村供电所,每天第一个到所的准是马雄。拖地、抹桌子、倒垃圾……这些繁杂琐碎的事,他是乐此不疲地抢着做。每到工程施工时,马雄更是个一顶仨的业务好手,什么材料预算、立杆架线、线路改造,他都参与其中。专业技术过硬的他心细如发,所里交代给他做的任何一件事情,他都会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遇到突发性任务,更是冲锋在前。
在处理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马雄更是积极做好所长的参谋和助手,工作责任心、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几年来,马雄和所长一起,根据上级下达的线损指标,结合各配电台区线路、设备及用户用电情况,制定相应合理的降损措施并协助所长系统地制定了辖区低压线路、设备管理工作计划、安全用电措施,做到了工作上规范管理,制度上严格执行。
每年都有新鲜的血液注入到我们的一线,每到这个时候马雄就会积极配合所长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关系,做好新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传、帮、带”作用,把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毫不保留地传给新员工,让他们迅速成为宫村供电所生产经营的中坚力量,从而营造了互相团结,互相促进,互相关爱的深厚感情和企业和谐的良好氛围,使得员工们在和谐的环境里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工作。
在宫村供电所职工的眼里,马雄就像一台不知疲倦、不停运转的机器,始终是那样的精力充沛、充满朝气、不辞辛劳!
服务客户的“及时雨”
10年来,马雄始终把客户当成自己的亲人,想客户之所想,及客户之所需。“我是一名农电工,能为百姓用上电、用好电服务,是我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一生的荣耀。多年来,马雄几乎没有真正过上一回“双休日”。为了解村上用电客户的详细资料,走街串户,详细了解、记录每一户村民的家庭情况和用电设备情况,并利用晚上整理登记。如今,马雄俨然成了供电所的“客户资料大全”,670多户居民的用电资料,他都了如指掌。
只要客户在电话那头报上名字,马雄就能立刻说出客户的具体位置。”供电所同事小张佩服地说。
2010年4月的一个晚上,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马师傅,刚才打雷闪电时,我家没电了,我老头子的药得放冰箱里,你能不能帮我查查是什么原因。”村东留守老人李大娘给马雄打来了求助电话。放下电话,不顾恶劣天气,马雄背上工具包骑上自行车就往李大娘家里赶。几分钟后,马雄查明了停电原因,原来是李大娘家的保安器跳闸了。接着马雄又检查了一下线路,顺便更换了灯泡,确定没有问题后才离开。
为更好地服务客户,马雄自己印名片,主动把家里电话和手机号码留给每个客户。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他对客户有求必应。
“马雄你家来大官了,快回去看看吧,有好几辆车在你家门口停着呢。”马雄被王婶的一席话说的云里雾里的,在接完最后一根电线后连忙从王婶家的新房骑车赶回家。此时的马雄家被乡亲们围了好几层,加长的劳斯莱斯,丰田霸道足足五台车就停在了马雄家门口。见马雄骑车回来,车里下来一人手拿着锦旗,激动的说:“我推掉了几个会,特意改道走京石高速,就为了当面感谢你啊。”
8月17日晚十一点送电回来刚躺下的马雄就被急促的敲门声叫醒,“您是马师傅吧,我们是清华阳光中转站的,没电了,货物运不了,好多拉货车等排着快堵到路上了……"马雄二话没说就急匆匆的走了,查线路,排事故,接新线,这一干就到了凌晨四点钟,尽管午夜的天很凉,汗水还是浸透了他的衣衫,当看到设备正常运行了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如果不是今天送锦旗这一幕,他早已忘了这件事,因为这样送电的夜马雄自己也不知道已经度过了多少。“我们在各地都有开云app官方版入口,和电工师傅们都打过交道,像您这样的师傅太少了,从头到尾您也没提过钱,我是生意人,您不知道耽误一分钟可能就是十几万的损失。我的经理和我说了您的事情,给您送钱您说这是您的工作,份内事回绝了,对您的工作态度和人品我万分钦佩,虽然我的4万员工我没有去过一家,但是您家我一定要来亲自说声谢谢……”
正是这一张小小的名片点亮了农电人无私奉献的人性光辉。
群众眼里的贴心人
“老马,你一天到晚忙屁股不沾板凳、没黑没夜的,能升官能发财吗?”“和别人拿一样的钱,却多干那么多事,这不是傻吗?”听着一些亲朋好友不理解的言语,马雄总是一笑了之。
“为民解忧要热心,对待客户要耐心,提供帮助要诚心,真情服务要恒心。”这是马雄给自己定的服务准则,10多年里,马雄骑坏的自行车就有好几辆,几年下来,累计行驶路程可绕地球好几圈。从宫村镇到太平庄,他和当地群众成了朋友,越来越多的人把他视为知心人,不少人一有问题就找他帮忙。马雄的电话也成了热线电话,有时上班时打来,有时吃饭时打来,即使在半夜打来的故障报修电话,他接到后也是立刻穿衣起床,骑上自行车消失在茫茫的月色......
“是马雄吗,你能过来看看吗,我家没电了!!!”一位自称申保忠的赵庄老汉打来电话,这个电话有些特别,马雄在电话里分明听出了欲哭无泪的焦急之音。当马雄到达现场时被眼前的情景吓住了,这是一个刚刚经历过一场大火洗劫一空的农家小院,七零八落的瓦片木炭、还未燃尽的家具似乎在昭示着曾经美好的家园。面对此情此景,马雄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没电了,没电了。没电怎么盖房给孩子结婚啊……"申老汉不停的念叨着。马雄耐心的解释到:“房没有了可以再盖,人没事就是万幸啊,这种情况不在供电所服务范围内,你得先去村委会说一下,现在是真没法给你送电啊……”接着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申老汉,说:“别嫌少,身上就这么多了,先应个急吧。”“别人看我家这样,躲都躲不急呢,亲兄弟也没有你这样的啊,我都两天没吃饭了,是没钱吃,也真吃不下啊,像你这样的好人不多了啊,等我有钱了一定还给你”申老汉接过钱边说边给马雄跪下了。
这就是马雄,不管是家长里短还是为难招展,分内分外他都是咱群众的贴心人。
情系孤寡老甘做五保户的电保姆
10年来,马雄除了圆满完成维修线路、管理台区、收缴电费等基本工作任务外,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关注农村孤寡老人、留守老人以及残疾人身上,受到乡亲们的称赞。在他的辖区内所有的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及残疾人,每个人手头都有马雄的手写名片,将电话印在“爱心卡”上,背面印上安全用电小知识,发放到每个留守家庭,用电方面的问题,一个电话全部解决,无论他们有什么困难,马雄都是随叫随到!
马雄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发现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孤寡老人和留守家庭在农村用户中占有很大比例,他们的安全用电常识缺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一些孤寡老人。针对这一现状,薛二选对每个留守家庭的住址、电话号码及家用电器和户内线路情况做全面彻底的普查,详细了解并登记造册。对这些家庭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走访和用电服务,了解家庭用电中的困难及需求,义务查看、维修用电线路。
太平庄村的孤寡老人王淑兰,儿女常年出外打工,当马雄通过走访用户得知老人没有用上电时,就主动上门嘘寒问暖,并自费买来了电线,漏电保护器、闸刀、电表、灯泡等,仅用一下午功夫就安装完毕,使老人在昏暗的老房里,过上了亮堂堂的生活。时至老人去世,所有的电费都是马雄垫付的。
做为一名基层农电工工资并不高,除去各种开销也只能过上温饱的日子,可是马雄除了为老人垫付电费外,还担负起了精神病患者周世静的电费。每每提到此人,马雄都说他太可怜了,无依无靠的自从得病后一个人住,每个月也用不了多少电费。说来也怪,周世静能准确找到马雄家,会拨打马雄的手机号,说到此事,马雄总会打趣的说:“我俩有缘分啊,能认得我家就丢不了啊!”
宫村小卖部的五保户“王拐子”,常年有病,平时靠在自家卖点生活用品以及村里、邻里救济生活,由于房屋年久失修线路老化经常没电,马雄看见眼里记在心上,自费为其安上了漏电保护器。"遇到停电啊,一个电话就上门修了,有时我都不好意思麻烦他了,其实就是把那个闸合上,但是他从来都不让我弄,说一是我腿脚不方便,再怕万一还有别的地方的漏电,反正啊一个电话,马雄就来了。”
“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用电服务,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我们供电服务的变化。”马雄用行动在履行着这份誓言。
舍小家为大家
马雄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同事。他以所为家,逢年过节,妻子儿女总想等他一道吃个团圆饭。可他一次次让他们失望。在亲人们的印象里,他几乎没和家人一起吃过一顿年夜饭。去年大年三十,马雄发跟往常一样,早早来到所里,等待着与同事们团聚。所里的同事想到马雄多年都没跟家里人吃顿团圆饭了,“赶”着他回家。他却笑笑说:“这里也是我的家啊!再说我家离着近,什么时候吃饭都行啊,你们离家远的,不还在这里呢吗?”就这样,他坚持留了下来,和同事们一起在值班室里一边守着电话,一边相互祝福着新年,度过了又一个的团圆夜。
马雄就是这样,在他的心里,客户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他的人生天平永远倾斜在工作的这端,而一次次愧对家人。
女儿参加高考那几天,马雄曾许诺:无论如何也要去接她。可事到临头,他又失约了。女儿在考场外左等右等不见父亲的踪影,只好自己走回家。那时马雄正在处理一起紧急故障,直到深夜他才回到家里,想和女儿说声对不起,可推开房门,女儿早已经睡着了。
正是这样一份发自心底的爱和责任,激励着马雄十年如一日耕耘在这平凡的岗位,用心点亮农家的万家灯火。
面对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面对现实社会的浮躁喧嚣,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更显得是如此的珍贵。无论在多么平凡的岗位上,只要履行好自己的使命,让客户用上安全、稳定、优质的的电能,那,作为一个平凡的电力职工,我们就是履行了自己的光辉而伟大的使命!
在平凡中见证伟大,在简单中践行忠诚!十年、一辆单车、一个工具包、一双绝缘鞋,一顶安全帽,这就是马雄,这就是穿梭在祖国村村寨寨的普普通通的农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