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变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拆装实训室——职工成长的平台

发布日期: 2016-06-01 信息来源: 系统管理员

  北京送变电开云app官方版入口的机械化作业班原来叫架线队,是一个1996年成立的施工班组。最初,班组只有10几个人,如今已经扩展成50多人的大班组。20年的风风雨雨,他们经历了很多。当年架线队成立时就在的职工,现在仅剩5人,最年轻的也将要40岁。班组目前最让人担忧的就是新职工成长较慢,不足以在老职工退休后填补空缺。

  以往新职工入厂,班组会安排其跟随一位富有经验的老师傅,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但实际状况是:老职工“有经验说不出”、新职工“空有理论缺实践”,这种情况使得新职工的成长速度并不能让人满意。为了解决这个状况,经过班组长与相关领导的协商讨论,最终决定依托“席东升劳模工作室”建立“拆装实训室”,用于解决新职工培训问题。

  2014年1月,“拆装实训室”建成了,它的宗旨是促进新老职工交流,通过老职工不定期授课等方式为新职工传授经验,为新职工迅速成长提供了平台。它的建立解决了机械化作业班多年来技术人才培养难的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实训室,它可以随时进行机械维修的实操教学,改变了以往只能在设备及附属工器具进行故障维修时附带开展教学的尴尬状况。

  拆装实训室筹备初期,班组有计划地收集在施工生产中常淘汰下来的废旧部件,经过清洗和维护后作为教学用的教具。小到一个U型环、连接器,大到一台报废的柴油发动机,目前在拆装实训室已经有10多类、近50个施工中常用的工器具作为教具。既节约了经费,又可以确保教学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为了使新职工对发动机结构有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我们还对部分零件进行了切割展示或拆散为各个部位分别展示。在实操教学时,老师傅可以在教具上实际操作演练,新职工也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学习效果大大增强。在架线施工中使用的牵引机、张力机除了由机械零件构成外,还包括液压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电路组成等,为此,班组专门购买了相关图纸、书籍,方便教学。

  每年,班组都会定期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以往进行的培训,内容较为宽泛死板,针对性不强,尤其是新职工,培训后往往还是一知半解。针对这一情况,拆装实训室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建议、兴趣和需求,结合自身工作情况,从教材中删减与实际工作关联较少的内容,增加了“危险情况应急处置”“重要部件工作原理说明”“设备常见故障的快速处理”等青年职工急需的技能知识,编制了一套全新的培训教材。他们还充分利用实训室的教具,大量增加机具配件动手操作培训课程,使培训兼顾理论与实操,大幅度提高了新职工的工作能力。同时,拆装实训室还完善了新职工入场安全培训、牵张机手取证培训等培训考核制度,提高了考核标准,使拆装实训室真正成为提高职工技能、增强职工素质的平台。 

  在拆装实训室完成教学平台的功能后,班组又将这个技术人才集中地,拓展为技术创新平台。将施工中遇到、想到的技术问题,拿到这个平台讨论,在筛选、评估后,选取其中急需解决并且具备可操作性的问题,作为科技创新课题,设立项目,组建创新小组,并围绕解决课题定期开展项目,最终将问题解决并形成成果资料。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拆装实训室完成科技创新相关成果达10余项。其中5项课题得到了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在省部级技术杂志发表论文。在科技成果评奖方面,获得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一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冀北开云app官方版入口组织的QC成果评比获得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组织的电力建设QC成果评比连续三次获得一等奖。得到的奖项既是一种荣誉,也是对拆装实训室工作成绩的一种肯定。

  下一步,拆装实训室将依托席东升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劳模工作室中的教学区域。进一步收集废旧工器具,扩充种类,完善实物教学和展示。继续发扬“DIY”风格,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制教学器材。同时将教学资料归纳整理,将常用的教学内容统一制作成图片、视频资料,便于职工随时播放、随时学习。(刘畅)

 

相关链接